【侨报网综合讯】28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美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美双方签署的关于美国大米输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允许美国大米输华。美国输华大米应符合《进口美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
2017年7月19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与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在华盛顿共同主持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期间,经过双方多轮磋商,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
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只是根据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的第一步法律步骤。此后还有两个步骤需要完成,美国大米对华贸易尚不能开展。
美国大米对华开展贸易还要完成以下法律步骤: 一是美国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有意对华出口大米的,需经美国政府注册并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经质检总局认可的企业,可对华出口大米。 二是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美方需对获得资格的企业生产的输华大米进行熏蒸,熏蒸药物、方法等技术条件需经中方专家评估、确认。 以上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时开放稻米市场,但由于中美间欠缺植物检疫协定,因此实际上禁止美国稻米进入中国。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中国生产的大米是美国的20多倍,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费国、进口国和出产国。美国工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九倍,2016-2017达到 500万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估计,到2024年前,中国每年人均消费大米将达到 75 千克,而北美和欧洲只有 13和 5千克。未来中国人每两星期消费的大米,就将相当于美国全年的大米产量。在某些年头,中国每年甚至要花10亿美元进口大米。
伦敦的粮食专家 Chatham House 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大米方面都能自给自足,但近年大量进口大米揭露了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加上大面积的土壤贫化问题使中国大米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还在使问题不断加剧。(完)